为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提升全员应对突发事件与意外伤害事故的应急救护和自救互救能力,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懈怠心理,全力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8月17日下午,信息公司邀请成都市利民消防中心教官开展了消防安全及急救知识培训。
利民消防中心刘教官从防火、灭火、逃生、自救等方面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消防知识讲解,结合《正规的网堵平台》、《正规的网堵平台》、消防“四个能力”等政策法规以及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重大火灾事故案例进行分析,让员工通过案例深刻认识到了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同时,针对公司的消防安全实际情况,结合在工作和生活中用电、用气、用火的知识,介绍了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及所造成的危害情况,并对遇到火灾后的自防、自救逃生技能进行了讲解,并指导员工正确使用灭火器等消防设施。
此次培训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向职工详细介绍了心肺复苏紧急救护、海姆利克急救的基本知识、注意事项和实际操作步骤。现场学习氛围浓烈,互动频繁,目的在于提高大家对现场急救和自身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自我防范、现场救护和自我保健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性伤害事件,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
关心公司安全,才能保证自身安全。培训极大丰富了员工的安全知识,也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接下来,信息公司将牢牢抓住安全教育这个龙头,全面分析、精准研判公司的安全生产形势和安全风险隐患,及时消除,堵塞漏洞,切实消除公司安全隐患。
图:李杭璐
文:钟言
省统计局6月3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956.5亿元,同比增长29.3%。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21.4亿元,同比增长7.9%;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731.7亿元,增长30.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73.1亿元,增长18.8%;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00.0亿元,增长7.8%。
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94.7亿元,同比增长40.0%;中型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20.7亿元,增长35.9%;小微型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41.1亿元,增长10.2%。
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184.0亿元,同比增长10.2%;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636.1亿元,增长34.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136.4亿元,增长5.2%。
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1882.8亿元,同比增长8.3%;发生营业成本18022.7亿元,增长7.6%;营业收入利润率为8.9%,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
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2.4元,同比减少0.6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7.7元,同比减少0.4元。
●确定“十四五”拟实施的重大项目162个,总投资超2.4万亿元
●到2025年,进出川综合运输大通道将由目前的40条增至53条,其中川渝之间27条
近日,《正规的网堵平台》(以下简称《正规的网堵平台》)印发,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到2035年实现成渝“双核”1小时多通道畅达、“双核”至区域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都市圈1小时通勤,并确定了“十四五”拟实施的重大项目162个(不含加快前期、规划研究和研究论证项目),总投资超2.4万亿元。
《正规的网堵平台》提出,将重点实施畅通多向进出川运输通道、完善双核辐射综合交通网、建设高水平国际枢纽集群、打造高品质出行服务体系、构建高效率货运物流体系、打造全国智能交通新高地、提升交通绿色安全发展水平、创建一体化协同治理样板等8项重点任务。
根据《正规的网堵平台》,到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初步建成,对外运输通道、城际交通快速网、都市圈通勤网基本形成,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大幅提升。进出川综合运输大通道将由目前的40条增至53条,其中川渝之间27条。
到2035年,全面实现“2333”目标。建成“2大集群”,即通欧达海、立体互联的多向出川出渝通道集群,和联通全球、干支联动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实现“3个覆盖”,即四川区域15市高铁全覆盖、县县高速公路全覆盖、县县轨道交通基本覆盖;实现“3个1小时”,即成渝“双核”1小时多通道畅达、“双核”至区域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都市圈1小时通勤;实现“3个一体化”,即一体化的基础设施网络、运输服务网络、协同治理体系。
在规划布局上,四川将形成“一轴四向八廊”综合运输通道及“一主两辅多点”综合交通枢纽。“一轴”是成都、重庆之间容量大、能力强、速度快的综合运输通道主轴,“四向八廊”是以成都为核心、四向拓展的对外运输通道集群,重点构建8个综合交通走廊,具体包含15条运输通道。“一主”即成都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两辅”为泸州—宜宾、万州—达州—开州两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多点”是重点培育南充—遂宁—广安、绵阳、德阳、乐山、内江—自贡、雅安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调查的中国仓储指数,2022年4月份为46.5%,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为2020年2月份以来最低水平。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和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等短期因素的影响仍在持续,指数继续回落也在情理之中。从分项指数看,除主营业务成本指数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仍保持在扩张区间外,其余指数均落入收缩区间,特别是业务量指数和延伸业务量指数,回落幅度较大,降幅分别达到8.0和8.6个百分点。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业务量及延伸业务量双双大幅下滑。4月,业务量指数为42.6%,较上月下降8.0个百分点至收缩区间低位水平;延伸业务量指数为39.7%,较上月下降8.6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以下,本月降幅仍然较为显著。指数变化情况表明,受疫情管控、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原材料供给偏紧等不利因素影响,仓储企业传统业务需求及增值服务需求均呈现低迷态势。
周转效率减慢,库存水平降低。4月,期末库存指数为47.3%,较上月回升3.1个百分点,指数仍位于荣枯线以下,表明企业库存水平继续降低,只是增速较前期趋缓;平均库存周转次数指数为44.1%,较上月下降4.7个百分点,表明货物周转效率继续减慢。从市场情况来看,受疫情冲击,供应链承压运行,物流运输受阻严重,货品面临“出不去、进不来”的问题。下半月,由于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有序推进,货品周转不畅问题有所缓解,但从全月来看,周转效率仍然有所降低,库存水平保持下降。
业务利润继续下滑,经营状况仍然严峻。4月,业务利润指数为42.6%,较上月回升0.4个百分点,仍位于收缩区间较低水平。主营业务成本指数为54.2%,较上月下降4.1个百分点,仍位于扩张区间。在需求低迷的背景下,企业面临运力紧张、运价上涨、人员上岗困难等情况,成本支出继续升高,资金压力加大,利润仍在下滑,经营状况较为严峻。
后市预期有所好转。4月,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6.3%,较上月回升1.9个百分点,在扩张区间保持上升态势。随着我国持续压实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落实货运物流保通保畅部署,短期因素的影响将逐渐弱化,经济有较快恢复基础。后期来看,基础建设投资释放力度依然较强,延迟的消费需求有望集中释放,仓储行业有望恢复平稳运行。